2016/12/21
登錄
首頁 產品工廠 客戶服務 新聞中心 信息披露 關于我們
>

“長征路”上的脫貧攻堅戰-云南楚雄險企扶貧工作紀實

2019年11月11日

  □王健/攝影報道

  空山新雨后,天氣晚來秋。輕煙淡霧鎖山間,緋紅石榴映清泉。

  石榴樹下,楊成美大媽捧著兩棵紅紅的石榴,等著她視為兒子的“第一書記”李勇。2016年,中國人壽財險云南楚雄中支公司的李勇主動請纓,到楚雄州元謀縣姜驛鄉姜驛村委會駐村扶貧,成為駐村工作隊的一員,并當選為姜驛村駐村第一書記,與楊成美一家結成了包保戶結對家庭,從此結下了親人般的感情。

  近水沒有水,有江沒有路

  楊大媽是傈僳族,今年76歲,她的家在云南省楚雄州元謀縣姜驛鄉姜驛村。

  姜驛鄉位于元謀縣最北部,與四川省會理縣黎洪鄉接壤,是云南省內唯一一個被金沙江割斷的地區。全鄉8個村委會56個村民小組3937戶13670人,其中少數民族占全鄉總人口的82.9%。全鄉最高海拔2398米,最低海拔898米,是元謀縣唯一一個整體貧困鄉。

  姜驛鄉鄉長蔡順軍告訴記者:“姜驛鄉地處金沙江畔的高山上,近水沒有水,有江沒有路!”

  具體而言,金沙江給鄉里帶來的是南亞熱帶干熱季風氣候,干熱少雨。村民歷來都是打井來解決人、畜飲用水和灌溉。姜驛鄉雖然和縣城只隔一條金沙江,但至今仍需每天按時以航運渡船運送來往車輛和人員。路不通、缺水、干旱,成為制約姜驛鄉經濟發展和擺脫貧困的首要問題。

  村民們告訴記者,自2016年全鄉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,到2018年已實現整鄉脫貧。這些都是和李勇這些扎根扶貧工作一線的“第一書記”和駐村干部密不可分。

  

  楊成美大媽見到李勇和同事們來家里,笑容從未停止過。

  在姜驛鄉的街道上,豎立著一塊“紅軍長征紀念碑”,這是1935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一師搶渡龍街渡,在這里誘敵佯渡金沙江,掩護紅軍主力巧渡金沙江,完成了北上抗日的戰略大轉移。李勇說:“我做的扶貧工作就是在重走長征路,我們不僅打贏脫貧這場勝利,還要把長征精神弘揚下去”。在擔任“第一書記”期間,李勇每次從縣城到駐村工作地都要有近5個小時的路程,汽車、渡輪、摩托車、最后步行。有的時候趕不上金沙江的輪渡,就取道四川會理黎溪區拉鲊金沙江大橋及時趕回駐地,全程600余里。

  履職盡責,崗在人在。在工作期間,兩個月沒回家的他得知老父親住進了醫院,雖然憂心忡忡,但他并沒影響手頭工作。他把鄉黨委政府交辦的事項處理完,一直等到錯峰輪休正式放假才往回趕。僅僅兩天的假期,他匆匆趕到昆明看望了生病住院手術的老父親,歸途只回到楚雄家中吃了一頓團圓飯,便連夜驅車700余里,在次日7點駐村工作隊的早會前趕到了駐地,繼續投入日常工作。

  土掌房上的新家

  “以前窮的連鹽都吃不起,日子過得很辛苦,還是要感謝國家,感謝政府??!”楊大媽和李勇坐在改造過的房子前包苞谷粒,她經?;貞浧疬^去的事情,也總是和李勇說起現在的好日子。

  楊大媽和78歲的老伴自己管理4.8畝玉米地,其中3.7畝套種核桃。另外,大媽還在院子里養了一頭水牛、4只羊、2頭豬、30只雞和20只鴨。長得不好的玉米被用來做飼料,剩下的基本夠老兩口的口糧。如今,家里的土掌房已作為倉庫使用,院子一側是牲畜圈,雖顯得局促,但實現了“人畜分離”。老兩口住進了經過加固和改造新房里,熱水器、自來水應有盡有。

  

  楊成美大媽每天喂養著小院里的幾十只雞鴨和牛羊。

  以前的老百姓窮怕了,幾十年的老掌房都已岌岌可危,牲畜和人舍幾乎不分,飲用水不健康,莊稼靠天收成。自2016年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,姜驛鄉黨委政府選好配強村級領導班子,緊緊圍繞 “脫貧、摘帽、增收”目標,按照脫貧退出“6108”標準和“精準扶貧、精準脫貧”要求,制定了“一點兩線三區四片”的脫貧攻堅思路。

 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,鄉黨委政府按照“缺什么、補什么”的原則,堅持把水、電、路、文、教、醫、房等群眾亟待解決、直接受益的項目作為基礎性工作抓實抓好。截至2018年底,全鄉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資金62595.64萬元。其中,累計投資23687萬元,實施金沙江跨江大橋、通鄉道路提升改造和危險路段安全防護工程,硬化通村、組道路81公里,硬化村間巷道63公里,全鄉道路硬化率提高到2018年底的93 %。

  實施金沙江抗旱應急水源工程,徹底解決了全鄉人畜飲水安全問題。實施小型、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8個,壩塘清淤工程48件,新建提水站13個、溝渠51公里,架設管網133公里,修建農田機耕道路123公里。新建、改造19個村組文化活動室、籃球場、公廁。新建了姜驛中心完小綜合樓、中心幼兒園綜合樓、運動場和姜驛衛生院住院綜合樓、醫技樓、貢茶村衛生室等項目。累計投入27318萬元,建成甘塘、阿拉益、貢茶、畫匠4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。累計發放建房補助資金8601萬元,實施農村C、D級危房改造1089戶,易地扶貧搬遷建房658戶,徹底解決了群眾住房安全問題。

  

  姜驛鄉的部分村民搞起了特種養殖。

  在落實各項扶貧措施時,李勇結合“三嚴三實”、“兩學一做”等一系列活動的開展,深入田間地頭與干部群眾交流,征詢當地村干部和村民對石頭山、羊臘席兩個村脫貧致富的意見。

  李勇的辛苦,楊大媽看在眼里,記在心上。已經76歲的她,聲如洪鐘,性格開朗,而且記性很好。在脫貧退出第三方機構群眾滿意度調查中,她流暢地把掛包單位、幫扶干部、相關政策講得絲毫不差。好幾次開群眾會,在李勇講政策講產業發展的時候,一些不明就里的非貧困戶,或者喝了酒后牢騷怪話地打斷李勇講話時,大媽常常呵斥他們要認真聽李勇把政策講完。

  在“掛包幫、轉走訪”入戶工作過程中,駐村干部嚴格遵守不在老鄉家中吃飯的規定,按照“十個一”工作法,即便在“扶貧日”當天與包保對象吃一頓家常飯,也是嚴格按照“兩菜一湯吃得飽即可”的標準,并支付飯錢或從集市上購買糧油蔬菜到他們家中予以補貼的。楊大媽不知苦苦邀請了李勇和同事們多少次,讓他們在家吃頓便飯,李勇和同事們怕給她們添麻煩都是盡力推辭。

  有一次,李勇在村委會埋頭處理工作,“李書記...”楊大媽一個人走了很遠的山路,來到村委會所在的集鎮上找他,她一再的要表示感謝,囑咐李勇隔天和同事一定留家聚聚,她要提前準備。感動于她的執著,李勇含著淚頻頻點頭“哎哎哎,好好好……”。

  美麗新鄉村

  金秋,碩大的紅石榴垂下樹枝,每個庭院都像掛滿小紅燈籠。鄉間,充滿傈僳族傳統風格的二層小樓整齊的屹立在山間。每個安置區都有象征火把的圖騰和民族風情繪畫裝飾墻,把小型文化廣場裝點得溫馨又充滿現代感。田地里,規劃有序的蜜桃樹和核桃樹下,套種著豌豆、南瓜,好一派田園風光。

  

  剛吃完午飯,姜驛鄉小學的杞遠智馬上跑回教室,用心寫完上午的練習題。

  “經過這幾年的扶貧工作,我們在中國人壽財險楚雄中支公司的支持下,順利開展了各項有針對性的宣傳、引導、宣講、督催工作。我們通過公司工會、‘國壽i購’、‘扶貧健步走’社會愛心人士捐贈、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平臺,按照分步工作法,落實好因人因戶三年脫貧計劃實施方案。根據‘兩不愁三保障’路徑,解決住房和種植養殖業問題。積極與當地政府申請筑建款項,對兩個掛包村的11戶貧困戶,進行了插花安置建新房;2016年,鼓勵貧困戶開展循環種植養殖業,積極聯系統籌資金,對6戶發放養殖肉牛;對3戶發放養殖毛驢;對15戶發放養殖能繁母羊;對3戶發放了商品豬、雞;通過滾動循環養殖增添了存欄數量。特色種植業扶持方面,發動公司員工和同老鄉一起動手,肩扛發電機,爬坡上坎,為村民沿田間地頭鋪設灌溉用水管管線2.5萬米,改變了過去的‘大水漫灌’為‘精準滴灌’,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。幾年來,公司先后投入了幫扶資金、保險保障和公益捐贈60.37萬元。公司13名中層以上掛包干部以及全公司21名黨員全力投入脫貧攻堅戰的具體工作中?!笨吹阶约汗ぷ鬟^的鄉村有這翻天的變化,李勇不無自豪地說。

  在新搬遷的阿拉益村,剛剛從內地打工返鄉的杞金麗,正在打掃新家的院子。二十出頭的她,此前在蘇州做服務員,每月3000元的收入基本全部花光?,F在村里變化很大,家里不僅有了新房,新種下的蜜桃也需要幫手照料,回鄉創業成了她最大的愿望。姜驛鄉的地理環境較適于種植蜜桃,且上市期比四川早一個月。2016年起,通過鄉政府的統籌規劃,各村里的土地大面積種植了蜜桃,2019年5月,第一批的蜜桃成熟,大量四川和云南的客商紛紛搶購。品質優良的蜜桃供不應求,每公斤最多可以賣到38塊錢。

  

  收獲的季節,村民們互相幫忙收割煙草。在村里,大大小小的烤煙房里,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。

  84年前,金沙江水沒有阻擋住中國工農紅軍的前進腳步。84年后,金沙江依然沒有阻擋住新時期中國扶貧干部的腳步。

  瓜果飄香,牛羊滿圈。楊大媽拉著李勇的手說:“我不舍得賣,我舍得給你吃?!睏畲髬尩囊痪湓?,讓李勇和工作隊的同志們激動的掉下了眼淚。

  石榴成熟了,親人來了。

友情鏈接

    該網站已支持IPv6

  • 投保熱線:4008007007
  • 中國人壽財險官方APP
  • 中國人壽財險微信公眾號
  • 空中服務小程序
黄色视频在线入口_亚洲少妇黄色视频_国产黃色av免费观看_欧美亚洲色伦图片综合图片